周口钢铁:每周模范|石文华:在钢铁洪流中镌刻匠心
来源:周口钢铁 编辑:管理员
2025年09月01日 10:01
小编的话
为全面展示公司在生产、管理、技术创新、降本增效等方面的典型事迹,进一步弘扬先进精神,激励全体职工学习先进、争做先进,提升公司整体工作氛围和凝聚力,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,现开设“每周典型模范”专栏,欢迎大家积极投稿。
.jpg)
他,从1996年踏入安钢二炼钢的第一天起,就与钢铁熔炼、连铸工艺结下了不解之缘;他,用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,在高温车间的炉火中淬炼出一名产业工人的硬核力量;他,是石文华——一位从基层操作工成长为技术攻坚先锋的钢铁人,用实干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工业战线上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。
安钢岁月:从“菜鸟”到技术骨干的蜕变之路
1996年,初入安钢的石文华被分配到连铸岗位。面对高温、噪音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,他没有退缩,而是以“钉钉子”的精神,从最基础的操作学起。他随身携带笔记本,紧跟老师傅,记录每一个操作细节,从“结晶器液位控制”到“拉速调整技巧”,点滴积累,厚积薄发。
在长期的现场实践中,他逐渐掌握了钢水温度对铸坯质量的影响规律,并总结出“低温快注、高温稳拉”的实操心得。这一经验不仅提升了铸坯的合格率,也为后续工艺优化提供了宝贵参考。
2018年,面对连铸坯热送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铸坯氧化难题,他连续三天坚守现场,反复调整出坯节奏与保温罩位置,最终将氧化烧损率控制在0.3%以下,为车间节约成本近百万元。这一刻,他不仅是技术骨干,更是团队的定海神针。
转战周钢:新战场上的老将风采
2020年,石文华响应号召,奔赴周钢这一新的生产战场,担任方坯一号机工长。面对全新的设备系统和生产节奏,他没有丝毫迟疑,第一时间带领班组熟悉流程,从检查结晶器铜板磨损,到调试拉矫机压力参数,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。
一次夜班突发事故,方坯出坯辊道卡阻,若处理不当将导致整条生产线停滞。石文华带领班组第一时间钻入高温作业区域,排查故障。在汗水浸透工装的情况下,仅用40分钟便恢复生产,避免了钢水滞留带来的巨大损失。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关键时刻顶得上”的责任担当。
.jpg)
从零起步:攻坚板坯技术的“硬核”突破
2023年底,随着周钢板坯三号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,石文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大挑战。作为长期深耕方坯生产的工长,他对板坯连铸技术几乎从零开始——板坯宽度动态调整、二次冷却分区控制等核心技术,与方坯工艺存在显著差异。
但他没有退缩。“不懂就从头啃!”他主动申请加入调试筹备组,立下“吃透板坯技术”的军令状。白天,他在12米高的连铸平台上蹲守记录扇形段辊缝数据;晚上,他抱着《板坯连铸工艺手册》逐页钻研,把关键参数抄在卡片上随时学习。他甚至专门制作对比表格,详细标注不同钢种在方坯与板坯机型下的冷却参数,仅笔记就积累三本。
这种“钻牛角尖”的精神,使他在板坯三号机投产首日就展现出扎实的技术功底:面对板坯头部轻微凹陷问题,他迅速判断为二次冷却水分配不均,果断调整水量比例,仅用20分钟便恢复生产稳定。
技术引领:从个人突破走向团队赋能
2025年7月,板坯二号机顺利投产。有了三号机的实战经验,石文华带领班组快速进入状态。他根据二号机设备特性,创新提出“阶梯式拉速控制法”,实现了与炼钢工序的无缝衔接,钢水等待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,为后续轧制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不仅专注于个人技术提升,还积极带动团队成长。每天班前会,他总会拿着生产数据看板,逐一向年轻职工讲解操作要点;班后,他又留在车间整理数据,为优化工艺积累经验。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传帮带”的工匠精神,助力新一代产业工人快速成长。
坚守初心:炉火中的不老情怀
如今,石文华已年近五旬,但依然坚守在连铸生产一线。他说:“连铸是钢水变成钢材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咱们多一分细心,产品就多一分品质。”这句话,不仅是他对岗位的热爱,更是他对“工匠精神”的深刻诠释。
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追求,诠释了一名产业工人最朴素也最崇高的价值。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真正的英雄,从不在聚光灯下,而在炉火与钢花之间。
石文华的职业生涯,从安钢到周钢,从方坯到板坯,他始终与钢铁同行,与时代共进。他用二十余载光阴,把“钉钉子精神”刻进连铸工艺,把“工匠精神”写进生产一线。他不是耀眼的明星,却用实际行动点亮了无数普通职工的心灯。
文字 | 丁雯琦
责编|钱帅杰
审稿|邱洪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