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7日,由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、山东省钢铁行业协会、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、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、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、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联合主办,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“2025钢铁行业铁前对标交流会”在河北唐山隆重召开。
.jpg)
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、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唐振亚,江苏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主任刘镕瑞,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会长陈洪冰、秘书长蒋莉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曹曲泉,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秘书长王姜维,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孟伟红,山东省钢铁行业协会部长邵建波,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晏希会、研究院院长孟庆增、会员中心主任杜晓岚,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、副总工程师陈晓刚。以及沙钢钢铁、梅山钢铁、中天钢铁(南通)、永钢集团、镔鑫钢铁、南京钢铁、首钢京唐、河钢唐钢、东海钢铁、文丰钢铁、天柱钢铁、东华钢铁、河南钢铁、长强钢铁、中新钢铁、长江钢铁、东方特钢、沙钢永兴、淮钢特钢、龙腾特钢、贵航特钢、国强镀锌、徐钢钢铁、六安钢铁、铜陵旋力、安阳钢铁、周口钢铁、信阳钢铁、广钢新材料、龙江钢铁、飞达控股、华西钢铁、泰富特材、焜烨冶金、青岛特殊钢、联鑫钢铁、津西钢铁、鑫达钢铁、济源钢铁、九江线材、辛集澳森、上海钢联、特普朗克、天合光能、龙鹰真空、万帮数字、昆仑互联、博隆耐材、东普起重、日彰风机、中冶沈勘秦皇岛研究总院、河南省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200多人线下参加了会议,线上2500多人参加了会议。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唐振亚代表主办方致辞,他表示钢铁行业通过超低排放改造、极致能效工程等措施,环保指标持续改善,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,体现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成效。但钢铁行业特别是铁前系统减污降碳、降本增效依然任重道远,直接关系到每个钢铁企业乃至全行业的竞争力,更是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突破口。此次会议正式为大家提供一个深入探讨铁前系统降本增效路径,推动铁前系统深入开展减污降碳,共同探索“双碳”目标下铁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平台。
.JPG)
陈晓刚作《硬核技术筑铁前高地 全链实力赋产业新篇——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铁前工程技术与产业实力全景呈现》技术报告,介绍了二十二冶在铁前烧结、炼铁等工程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,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融还原、智慧建造等核心技术,未来将依托双总部布局及资源优势,聚焦绿色低碳与智能化,为钢铁行业铁前工程升级提供支撑。
.jpg)
孟庆增致辞表示,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与行业转型攻坚的双重背景下,钢铁企业正面临节能降碳、降本增效的多重挑战。铁前系统是钢铁生产能耗与成本的核心环节,其绿色化、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。
.jpg)
曹曲泉作《夯实能效数据基础以标杆示范引领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迈向新高度》主题报告,指出将遵循中钢协低碳工作委员会24字方针,以“三清单、两标准、一数据系统”为主线,依托“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”培育工作,推动钢铁重点工序能效达标杆。
.jpg)
王姜维作《GB 21256-2025<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>解读及工作建议》专题报告,详细解读了整合修订后的强制性新国标的技术要求。建议钢铁短期需尽快对标分级、聚焦合规改造,中期需构建技术组合、升级为数字化能源管理中心并推动极致能源降本,长期需探索绿色低碳工艺、推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管理优化。
.jpg)
青岛特钢炼钢厂厂长安秀伟作《青岛特钢1800m³高炉低燃料比生产特点》技术报告,结合多座高炉生产实践,从原燃料管控、操作制度优化、操作炉型管理三大核心维度,剖析了节能降碳路径,为钢铁行业同类高炉高效、稳定、低碳生产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。
.jpg)
天合光能华北区技术负责人潘彬彬作《智慧能源 零碳钢铁 天合智慧能源钢铁行业多场景解决方案》技术报告,他表示钢铁行业需在2025年满足碳达峰要求、三年内实现碳排放峰值降低30%,而光伏与储能是关键绿色电力手段,打造“光伏+储能”一体化方案,可以适配钢铁厂区不同用能场景,同时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光储荷协同调度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方案已落地多家钢铁企业,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,推动钢铁行业向零碳方向稳步迈进。
.jpg)
安工大冶金工程学院副教授余正伟作《烧结球团智能化研究进展》技术报告,围绕烧结、球团工序,介绍铁前优配、成分控制、环保智能等烧结技术,以及智能造球、布料调控等球团技术进展。
.jpg)
日彰风机技术负责人高英杰作《赋能铁前制造:高效节能风机的系统化匹配与优化》技术报告,介绍铁前风机能效改进方案及实践案例。
.JPG)
梅钢炼铁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助理罗云飞作《梅山钢铁铁前系统降本增效的路径探索和实践创新》技术报告,介绍梅钢铁前系统通过对标找差、能源极致管控、原料结构动态优化、设备柔需检修及智能模型研发等举措降本增效实践。
.JPG)
河北天柱钢铁技术中心主任徐阳作《低成本一体化配矿模型在1780m³高炉的应用》技术报告,介绍了低成本一体化配矿模型及精准化配矿实践。
.jpg)
马钢集团专家、炼铁总厂厂长丁晖作《流程化高效化I-DEEP智能炼铁技术进展》技术报告,剖析了传统炼铁存在的工序复杂、管控分散等痛点,采用I-DEEP技术通过全流程智能管控破局,助力炼铁提质增效取得的成效。
.jpg)
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事业部技术处副主任周文福作《南钢铁区配矿与成本管理系统应用》专题报告,聚焦铁区降本核心需求,覆盖配矿全流程环节,整合多约束寻优、冶金性能预测、动态加工费核算等关键功能,实现配矿方案跟踪复盘并支持多模式配矿,有效提升配矿效率与成本管控精度,为采购与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支撑,助力炼铁环节降本增效。
.jpg)
沙钢钢铁铁前总厂工艺技术科科长助理韩旭作《沙钢铁前协同降本生产实践》技术报告,围绕铁前降本与低碳目标,通过优化高炉操作保障炉况稳定、分级管控原料配矿、调整燃料结构、推进“四降一提”能源攻关、智能化平台提升管控效率等方面开展的工作。
.jpg)
永钢炼铁一厂厂长张东作《高炉鼓风系统节能增效技术研究——透平机通流优化与脱湿鼓风技术在永钢的实践应用》技术报告,对炼铁工序能耗核心环节一一鼓风系统存在所能耗高、效率优化空间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,提出了釆用脱湿鼓风、控制进气湿度、透平机通流优化改善流场、鼓风机性能升级与放散管理等技术解决措施。
.jpg)
河南钢铁集团、河南省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研究院工程师张楠作《基于低碳目标的水热碳化低阶煤高炉喷吹全生命周期评价》技术报告,对水热提质半焦喷吹模型与传统混煤进行了对比分析,为高炉低碳化及低阶煤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。
.jpg)
华北理工教授刘然作《炼铁节能降本技术与智能化系统发展动态》技术报告,分享了超厚料层烧结、高炉煤气循环利用、富氢冶炼、高炉大数据平台、炉温动态预测、风口状态图像识别等方面技术进展。
.jpg)
中冶京诚高炉炼铁首席专家冯燕波作《高炉炼铁节能低碳路径及关键技术进展》技术报告,聚焦富氢烧结、冷压造块、高比例球团冶炼、高炉富氢喷吹、熔渣干法余热回收等关键技术,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.jpg)
河南钢铁集团缔澄环研发部部长郭方作《铁前多工序节能降碳技术在河南钢铁的应用》主题报告,报告详解高炉煤气精脱硫、环保型皮带机双层密封、悬链线顶燃式热风炉三大核心技术,为行业长流程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。
.JPG)
陈洪冰作《铁前节能技术进展与实践》主题报告,全面分析了高炉、烧结、焦化三大工序节能降本技术现状,并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。他表示铁前系统能耗、碳排放量、污染物量大,未来任务艰巨,但潜力巨大。
.JPG)
主办方为各位专家颁发荣誉证书和专家聘书。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与会各方形成共识,以今天的交流会为新的起点,把“对标一流”转化为“创建一流”的磅礴力量,共同迎接中国钢铁更加绿色、更加智能、更加辉煌的明天!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