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钢铁集团:炉火正青春 匠心耀中原——记2025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 赵奕澎
来源:河南钢铁集团  编辑:管理员   2025年09月25日 09:03

1600摄氏度的铁水在出铁口奔涌,映红了厂房的钢铁穹顶,也映照着他被汗水浸透的工装。14年来,从青涩大学生到高炉“领军人”,他把青春熔铸在炉火里,用匠心守护生产顺行,以创新破解行业难题,在这座河南省最大的高炉上,写就了一段关于坚守、创新与担当的动人故事。他就是2025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、河南钢铁集团安阳基地炼铁作业部赵奕澎。

“火眼金睛”——在千度烈焰中读懂高炉“心跳”

“高炉就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战场!”2011年,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的赵奕澎站在新建的安钢3号高炉前,立下了这句滚烫的誓言。

那时的他,白天扎在炉台,手里的记录本记满了料速、风压、温度等密密麻麻的数据;深夜回到宿舍,他抱着厚厚的工艺手册啃,把当天的数据与理论一点点比对、吃透。仅3年时间,他就摸清了这座庞然大物的“脾性”——哪组参数波动意味着炉内气流变化,哪个风口亮度异常预示着潜在风险,他都能快速捕捉。

2023年一次突发的炉况波动,让整个作业区的气氛瞬间紧绷,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也捏了把汗。赵奕澎却异常镇定,他凑近观察风口,凭借对料速变化与风口亮度的敏锐感知,精准锁定炉内气流异常源头,连夜调整策略。当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厂房窗户照进来时,高炉的各项参数奇迹般回归平稳。“他的眼睛比仪器还‘毒’!”工友们的赞叹里,藏着他数万次数据比对沉淀的硬功夫——那是多年来炉前坚守,炼就的能读懂高炉“心跳”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
破局先锋——在“卡脖子”难题前亮出创新利剑

高炉生产的字典里,从没有“容易”二字。面对一个个“拦路虎”般的“行业难题”,赵奕澎总能以创新为刃,劈开困局。

2024年的那个夏天,3号高炉炉缸侧壁遭铁水严重侵蚀,温度一度飙升至559℃,随时可能失控的设备像一把利剑悬在众人头顶。赵奕澎把铺盖搬到了办公室,连续几天守在炉旁,带领团队反复制定破解方案,一遍遍推演操作。“大家都用心盯着点数据波动,随时汇报!”他的声音沙哑却坚定。最终,他们在高风险下实现了高炉稳定生产,让这颗“定时炸弹”化险为夷。

同年的技术攻坚更显其智慧锋芒。面对炉腰冷却壁损坏,他首创“高炉喷涂修复+快速复风”技术,仅耗时51小时完成关键修复,创下国内同型高炉最短休风纪录;而面对冷却壁漏水的顽疾,他又琢磨出“钛矿护炉+梯度控温”组合工艺,在不停产的情况下,硬生生把漏点扩散速度压制70%,为公司争取到了宝贵的改造窗口期。“难题越难,越有攻克的价值。”他常对团队说,而这句话,总在他破解难题后的成果中得到印证。

效益密码——在炉温里炼出“降本增效”真金

“高效”与“降本”,是赵奕澎挂在嘴边的词,更是他刻在炉前的行动指南。

他革新的“高炉操作参数趋势图”,像给高炉装了“预警雷达”,让炉况预判精准度提升40%;牵头修订的《高炉标准化操作手册》,细化出几十项规范,使各班组操作协调一致。在燃料管理上,他像精打细算的“大管家”,优化配比的同时,大力推广大富氧喷煤技术、提高顶压增加发电量等新技术、新工艺,并把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抠到极致。

2025年1-5月,3号高炉的成绩单惊艳了行业,焦比、燃料比稳居全国同级高炉前列。尤其是5月,焦比、燃料比达到行业标杆水平,当月生铁成本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一举创下三项历史最佳。在2023-2024年的行业寒冬里,他带领团队逆势挖潜,硬生生挤出1280万元的降本增效空间。“咱铁前不是没有钱赚,是看你肯不肯跟自己‘较劲’。”他笑着说,朴实的话里藏着一线炼铁人的实在。

绿色智造——让高炉焕发“新活力”

当国家超低排放的冲锋号吹响,赵奕澎主动把环保担子扛在了肩上。

3号高炉的休风放散,曾是炼铁作业部的“老大难”。每次休风,大量煤气白白排掉,既浪费又污染。他带着技术骨干泡在现场,画图、测算、试验,终于建成休风放散治理系统。如今,高炉休风实现煤气“零放散”,一年就能减排煤气超百万立方米。

热风炉是高炉的“心脏”,能耗占比高。他推动的深度节能改造,让热风炉热效率一下子提升15%,相当于给高炉装上了“节能引擎”。“绿色发展不是负担,是新动能。”这是他对钢铁行业未来的深刻理解。

“老经验要守,新科技更要追。”乘着数智化时代的东风,赵奕澎又在琢磨着给3号高炉装上“智能诊断系统”。它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“医生”,通过学习海量历史数据,能提前预判炉况趋势,实现前瞻性干预,未来将变成高炉长周期稳运行的“守护神”。

铁军锻造者——把团队拧成“一股绳”

“一个人强不算强,团队强才是真的强。”已担任高炉作业二区副书记的赵奕澎的管理之道,既有力度,更有温度。

他给每个职工建立“成长台账”,谁擅长什么、缺什么、想提升什么,都记得清清楚楚。每天的日常巡检,他不仅看设备,更看职工状态:“小肖今天精神不太好,是不是没休息好?”“老李家里有事,大家多分担点任务。”这些细节,让团队像家人一样暖心。

他开创的“高炉微课堂”,是作业区最火的“充电站”。空闲时、工余间,工友们聚集在他身边,他拿着参数讲煤气流的调整、对着样品教炉渣碱度的控制,把十几年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下去。如今,这个课堂已培养出10余名技术骨干,诞生了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
安全是底线,更是红线。他牵头制定的《突发事故快速应急指南》,把复杂的应急流程简化成“操作口诀”;每次全员预案演练,他亲自当“考官”,从模拟报警到现场处置,每个环节都抠得极严,“安全至上”四个字,就这样深植在每个职工心里。这支被锤炼出的“铁军”,多次拿下公司先进班组荣誉,成了“敢打硬仗、能打胜仗”的代名词。

“高炉稳了,心就安了。”已经有“河南钢铁集团大工匠”“先进工作者”等众多荣誉加身的赵奕澎,依旧不忘初心、笃志前行。如今,在铁花日夜不息的映照下,他正带领着3号高炉向着“燃料比破500”的新目标发起全力冲锋。铁水奔流间,这个新时代的炼铁人,用匠心守初心,用热血铸铁魂,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炉火,明亮、炽热、一往无前。

版权所有:河南钢铁工业协会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中道东路6号智慧岛大厦 电话:0371-63917753
技术支持: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  豫ICP备2025135791号-1